
对于北雅,我一直是很有好感的。当然,我和它之间不会有任何羁绊,也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北雅的学生和老师我都不认识几个。
之所以对它感官非常好,仅仅是因为看过18年之前的好几届中考成绩,作为世纪城的配套生源为主的一所公立学校,好几次成绩都超过了老牌名校,南雅,怎么能说北雅不行呢?
当然从19年之后,北雅的成绩也很快面临南雅,雅实等学校面临的问题,而且北雅的困境是最严重的。
想想青一从16年的全面掐尖,到立信17年的次掐尖,再到后面的湘郡长德补刀,北雅在开福北能收获多么惨淡的生源啊?
同样的情况也在长雅出现。只不过北雅还能坚守住,一定的成绩底线,这就是它的实力的展现,而长雅却在20年连四大的指标生录取率都没能守住。
而且极少看到北雅的各种宣传,作为名校,也不需要重点班的成绩来粉饰,所以,北雅就像麓山国际一样,在我的认知中,是非常不错的一所公立名校。
这不,青一民转公了,而且民办的影响力还在进一步缩小,北雅的生源回归只是早晚的事情,迟早还是会杀回到曾经的公立前十,甚至前五的辉煌时代。
姑且期待。只要校长,管理层,核心教师并没有调整的话!而且,教育,从来也不止是应试的那点事,在这样的学校成长起来的孩子,除了成绩之外,还可以收获更多别的东西。
我们需要的是等待,相信这样的学校交出来的答卷不会差。
北雅的尖端生源确实不理想。师梅34个四大指标生中590的占了50%,北雅的44个进四大指标生中,590的仅两个。见下图:

这44个中,579以上的有32个,另外在进南雅的指标生中也有两个579以上的。所以,基本上北雅的579分以上的不超过40个。
而且北雅进雅礼的指标生最低分也是在575左右。如果仅从成绩数据角度来说,那就是北雅和西雅的成绩是差不多的。但是西雅的成绩,有其特殊性,很多和我交流过的家长都有了解。也包括很多初一到初三在读或者已经毕业的家长反馈。
比较欣慰的是,北雅在尖子生如此稀缺的情况下,能把一批中等生的成绩打造的出口如此漂亮,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一直说,雅系的公立初中成绩都还是比较好看的,在四大中基本是可以排榜首的。
靠私立校撑起来的生源或者名头,当然有他们自己的优势,但是,明显,公立初中是免学费的嘛,平民大众皆可以享受这个福祉,而不是首先就被筛选,剔除出前30%愿意投资学费的家庭。
这是北雅进南雅的,除了前7个是过线的,其余40多位学生都是降分录取的,最低录取分是564分。这个成绩还是非常不错的。在雅系或者整个长沙的公立初中里,21年的中考排序到前15是问题不大的。
成绩之外,如果考虑到其它的加成,排名还能再往前提一点。有一条很重要,大家不能光只看成绩数据,那就是师资管理的沉淀。
所谓校风,校园文化,是需要一代代人来沉淀和加持的。尤其是一些新出炉的学校,如果只靠几个管理层带几个核心师资,加上重点班的模式催生出来的名气,是不能保证持续产出的。
因为这些学校的很多新师资是不稳定的,也是听说啊,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听说长梅这种已经沉淀了快10年的学校,初一某班的某一副科老师,一年能换掉3个。请问,这样的情况,如果是在班主任和主科上也频繁出现的话,你相信这个成绩可能突出吗?
这种是需要打问号的。当然,对于我们自身而言,了解学校基本情况之后,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这是我们能做的最好的适应。
打铁还需自身硬呢,了解不能改变的,改变能改变的,了解不能改变的,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