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年中考之后,就会有各种不知道哪里来的小道消息,在各个群里散布,有些消息就像之前说过的关于教育局的会议纪要,后来被真实是正确的,包括第一批录取线在官方公布之前已经提前流出。但是还有些小道消息,就是为了传播而传播,包括制作人都不知道为了什么,就像下图就是谣传图片之一:

所谓的长梅37也好,麓山国际62也好,包括师梅的34,都是一些完全不去考证的数据。同时,制作和散布这些数据的并不是从事教育业的一群人,所以连基本的数据逻辑都不曾去考证。
比如麓山国际的62,基本上就是麓山去长郡本部的指标生,最低都有584,584到579的因为没公示出来就没有了。而同样的一中岳麓37,是第37个去一中的指标生已经到了580分。
而麓山国际进麓山国际自己的指标生中还有40个579的完全就不在其统计之列,完全就是一些不负责任的数据罗列。详见其它篇有针对各校21年指标生的文章。可能唯一接近真实的数据,就是参考人数,因为这个是以体育考试的人数作为依据,是在教育局公开数据中采摘的。结果就出现了这种事实而非的数据。
至于从事教育的,首先,校方是不可能,也不敢出这种数据的。至于会不会在背后推波助澜,让一些不实数据在流传,这是有的。
浑水摸鱼,官媒的节操也想要啊。然后,学而思和新东方往年可能还能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现在双减K9关停,甚至K12停摆,基本上这两个最大的教育集团,既不能提供各种资讯了,也不能提供交流平台。
再看长沙本地的,也是遭遇同样的问题,教培广告都是被禁止的。所以,不管是哪个曾经的长沙本土连锁教育机构,基本上也无力或者无心在这上面去做什么分享了。
所谓大道不行,魑魅魍魉,跳梁小丑就层出不穷了。不然,大家以为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我是亲身参与和看到了某些数据是怎么传播出来的。总有那么些人摇旗呐喊,推波助澜,为了一己之利。也许真相没那么重要,但还是不希望水太浑,总会伤到一些人的。
我也不指望能在这方面做什么正本清源的事情,我也没有什么官方渠道信息,我能做的是用我的专业,从公开可查的数据,就包括指标生公示,做合理的分析,科学的论证,给出我的理解,仅供愿意相信我的人参考。其它无力之处,乞求多海涵!
这个图也是民间人士传出来的。不过这个图的制作者至少花了一点心思。当然,有些数据也有不准确的地方。但不管怎么说,这个是基于用指标生公开的数据作为分析依旧,还是有一定可比性的。
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这种对比的话,至少是没毛病的,因为大家的起跑线相同,至于1-8赛道,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从这个图上,当然可以在某些角度评论某些方面的成绩。比如麓外35个进长本的指标生中585+是27个,如果准确的话,这个数据也是有参考价值的。同样可以看到一中岳麓17个,长梅13个,北雅16,西雅14个。
而周梅和雅镜就是同一个数量级,均6个,开福一中就排最后了。到575水平的前面几个都100%了,而北雅这个也并不准确,因为第36个是578分,后面一页公示的指标生成绩因为没流传出来,所以就直接用36作为575+明显是不科学的,最起码577-575分不可能北雅进雅本的指标生中不可能一个人也没有。
倒是雅境,确实在进雅本的指标生中,第29个已经到了570的水平。但同时,这个数据中没有考虑雅境的另外一个指标生是南雅,其中也有好几个579以及多个575以上的分数。
当然,这个情况也不独在雅境出现。我曾经在最早做这个数据分析的时候其实也是犯过这个错误的。只不过貌似也没人能帮我指出来这个问题,因为在准同行中都很少有人去关注了解掌握研究这类数据,更别说做分析交流了。
至于最后,这几个学校进四大的指标生都是以最低562以上的分录满了的,就已经相当于近80所公立初中的前30几了,还是中上的水平了。当然,这主要是指开福一中,其它的几所学校,早就跑到了大概前20的水平。
02
2019年一版官方数据的介绍,我之前已经写过文章了。19年博才天顶除了直升外裸考6A率6.4%,学士是5.9%,麓外是4.9,同时一中岳麓才2.1,湘仪指标生最后没录满,当年是1.3%。当然在21年的指标生成绩数据公开公布的情况下,这个形式是有改变了。
但是在20年官方数据里,西雅首届加入进来的时候,成绩并不是很明显的。貌似是20年西雅就是占1.6,一中岳麓变成2.9。当然,我没看到天顶和学士,以及麓外的。但是大概也就是这个6上下了。不管怎么看,还是有其优势的。21年大家确实呈现的结果不一。
03
关于三分表和录取线的解读,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我这里不过多做讲解,因为我在其它文章中都有涉及,在指标生这里,可以主要就针对指标生相关的内容做介绍。需要了解更详细的,也可以看我的其它文章,或者加群,或者加入付费咨询。末尾有工作微信可以咨询。
升学当然是要应付的,就像曾经有一所知名学校的校长是安排高一二让孩子们各种素质教育,用高三的一年时间来应付高考(虽然好像结果不太美丽)
我当然也没有校长这么大能量,在自己的范围内做一点事情吧,这是我给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不管结果如何,先努力去做点事情,做点尝试吧,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不管是基于自己孩子,又或者是基于社会价值的贡献。
关于这各区的公立学校的指标生成绩排名情况,我之前也在第九,十篇数字系列文章中写过,所以在这个系列文章里没有去重复排名。
虽然这个不完全是中考成绩排名,只是作为指标生的成绩排名对比,但是考虑到95%以上的公立学生都是有指标生资格的,学校的年级前几十名,前10%成绩的孩子,基本都参与了指标生的竞争。
这在某个维度上面是公平的竞争,所以最后的结果,当然可以作为在某个框架下的成绩的公平对比。是可以作为对比数据加以借用的。这个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
在总分制折分制下,不管是难易程度的改变还是不同科目的权重调整,这都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策略。也许我的分析还不够那么科学,至少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试图努力去给到一些合理的建议和学习策略。或者,对于某些孩子,它就是适用的。很可能就适时给到孩子们最佳的学习规划。至少,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04
说几句题外话,小升初的择校择班,如果孩子确实是牛娃,拔尖的,可以适应高压力的超前学,那去各种顶尖班型,冲刺四大理实班是没问题的。但如果孩子只是中上水平的成绩水平,不是资质和习惯都非常好的,未必就一定要去到重点校的重点班。
能不能适应是其一,跟不跟的上学校和同学的进度,对孩子的心理建设及成长是不是有正向的价值引导是要重点考虑的,其次,能不能在升学中竞争过本校的孩子们,或者是考虑到确实可以在全市平均水平层面来赢得竞争?
我是不信什么初中往前多学一两个学期的单科内容就能在高考中占据竞争优势,充其量是筛选出一部分天赋异禀的孩子,自己提前规划。这和初中的择校择班没有太多关系,完全是孩子的天赋能力水平问题。
我就知道很多在公立校平行班的,三年攀登杯竞赛一等奖,提前进入四大学习,并没有过多的外培,也没有什么择校择班,无非是一个基础扎实,天赋强。这个可能不属于简单的外培就能解决的问题。
家庭教育的影响甚至会更大一些,当然,家庭教育也不是万能的,肯定和孩子的基因也有一定关系。最后,所谓的择校择班肯定对某些孩子是有价值的,但是并非代表所有人都合适。
真正通过择校择班进行了升学优化,和高中能力提升优化的,个人觉得最多占这些参加择考学生中的10-20%。当然,高中的择校择班除外。
因为完全的分层教学在高中是允许的,而且都是按照成绩进行校际的分层。这完全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派位就近入学是不同的概念。
而你做好准备了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