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标生进一中学生中最高分598,共37个指标生,全部高于580分。
这个进四大的指标生最低分确实是实打实排在全长沙前十的。因为私立校在21年也还没有指标生。
长郡双语指标生最低分是589,麓山国际最低分是584,师梅指标生最低分是585,据传麓外的指标生最低分是583,南雅是581,博才天顶是580,博才学士578。
除此之外,能看到的数据就是长梅的581,一中岳麓的580。所以,在这个角度,不考虑什么因素出来的成绩,仅就成绩层面来说,一中岳麓在21年的成绩确实就排到了这个水平。因为周梅,西雅的指标生最低分都只有575。

加上一中岳麓进麓山国际的指标生中还有两个579以上的学生,所以麓山国际的579总数在40多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然,一中岳麓应届毕业生总人数有600多,可能比率比长梅略低,也是正常的情况。
至于为什么一中岳麓的指标生能够是麓山国际,博才大学城的指标生也能够是麓山国际,而雅礼麓谷的指标生不是南雅,我也不知道这其中是因为什么。
雅礼麓谷的指标生不是南雅还能够说是南雅的指标生分配完了,雅礼麓谷被排序到了最后面。或者一中岳麓和大科城是被随机摇号摇到的吧,也许!

一中岳麓进麓山国际的41个指标生全部录满,最低分559,这个倒是和长梅,西雅进麓山南雅的分数相差不大,当然都是远大于最低分控线的545分。
可以看到表格最后都有一句说明,此表按照指标生择优录取原则从高到底排序。就是在所有填报了该指标生的学生中,从最高录到最低,且不低于545的分控线即可。
所以,也就是所谓的指标到校,把竞争从市内竞争缩到校内竞争。只不过未来指标生占比会不会被调整到70%,80%或者更高,目前还不知道。
但从公平角度来说,逐步增大指标生占比是趋势和国家要求所指。在沿海和一线城市里,这个要求更高,包括教育部的政策导向。

最后,一中岳麓去21中的几十个指标生,也只录了11个,一大把名额被轮空了。指标生最高分531,最低分514分,远低于21中的录取线540分。
多好的福利,多好的机会,可惜了。当然,这个情况在很多学校都是很普遍的了,也不独这一个学校。
但是,给后来者的借鉴和思考是什么呢?我们到底要不要看得上21中的指标生,还是对自己的目标和实力有足够客观的评价?或者选择去哪里呢?
学生忙于中考,对这个确实是一窍不通,就像我当年高考志愿我也是啥也不懂的。如果家长能够指导,那是多么好的事情,更别说中考生了,更加不理解,并且这个中考志愿填报中的难度并不比高考低多少了。且行且努力。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