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生系列要最终押题开始更新 预计持续更新到5月指标生填报前后
指标生,似乎伴随直升生的取消,等第制变成总分制,指标生在名校招生的占比中从40%到50%再到占比60%,水涨船高,几乎要赶上曾经的直升生地位。
加上指标生是国策,是名正言顺的,且还有可能继续增加占比,所以受到热宠,完全没有前几年的冷门,也是可以理解的。
再加上,公立学校98%以上学生都是可以有指标生资格的,私立学校100%派位后也是可以所有人参与指标生角逐的,受关注也是正常现象。毕竟之前直升的那部分基本上都会蜂拥到指标生的竞争中来。
什么是指标生?
一、官方解释:先用官方的解释来科普一下,什么是指标生,我在后面的文章中会出一系列关于指标生文章的连载篇供大家参考。
官方的通知就简单易懂。公平,志愿,校内择优。只要不搞转校,连续读三年就有指标生资格。子弟学校的那个复杂点,我也没研究。
我知道的有两个学校的指标生和别的学校不一样,有特殊情况,分别是地质中学和长沙外国语,至于是为什么这样,我也没有去研究,暂时就忽略吧。
所以,作为公立学校,包括今年50%派位的私立校,明年100%派位的私立,都是有资格参与指标生竞争的,大家的起跑线是一样的。
而同时,在别的中考数据都不能被官方公示的情况下,用指标生的同频道,同平台数据对比分析,自然是可以作为各学校的中考成绩参照值。
当然,其中的逻辑更复杂一点,我不在文章里细说,有兴趣的可以私聊我。就像前面说的98%以上的学生有指标生资格,也都会参与进来,用这样的公平竞争出来的数据结果来比对个学校的成绩水平,没有毛病。
二、通俗解释:可再来看一个关于指标生的更加明细的解释,但是入口就像上面官方给的,是很简单公平的。
上面这个解释,是比较清晰的。还有不了解的,我后面也可以配其它的图来解读,或者进文章末尾的二维码群,来一起探讨交流。
比如说2021年的指标生是近几年来最科学的一年,每所公立初中有三个水平层次的高中指标生名额,具体是四大之一的指标生占全校学生有指标生资格人数的5.4%,22年这个比例肯定是会变动的,即使是目前总的指标生额度从50%调到60%,而实际上到了单校区的占比并不会增多。
五小之一的指标生在大部分初中都是占全校指标生资格人数的5.5%+,大概是不到6%。少数学校占比比四大的还低,这个是为什么我也没有具体研究了解到。后面会附图来详细对比。
最后第三所指标生学校是省级示范普通高中,往年的2A-6B学校,2021年录取线在545到532的学校8所学校之一。这部分指标生应该是每个学校人数的5%不到,但是基本上只有不到10%的学校,这部分指标生是录满的。
所有内五区这部分指标生共录取人数约在5000+,大概90%的学生是降分录取的。所以,指标生的价值很明显吧?
三、补充解释:关于指标生,只是上面的截图部分,可能很多家长还是不理解,我再来一个从别的地方借来的图,大家对比着看,这就能更加明确了。
上面这个是根据等第制时代的指标生解释,其实总分和等第制下的指标生录取规则没有改变。
2021年的指标生录取中,四大的最低分控是562,四大的实际划线录取分数最低579,所以就是最低降分17分。而四大指标生最低录取分数大于579的,在长沙内五区的近80所公立初中,目前统计到的已知学校只有8所。具体哪八所,在我的数字系列第十篇文章中已经有提及,这里不再重复。
五小最低分控是545,不少学校都是录了很多540多分的降分指标生的。而麓山南雅的划线分数高达575-576,所以这个降分幅度高达30分。
最后的8所省级示范中学,最低录取分控512,远低于普高线。也许22年这个分控线会提高,但是比各学校的划线录取分,肯定是会降分的。
所以,指标生的价值是很明确的。至于,如何进行选择,这个也并不是特别高难度,但是在这个时候,选择确实大于努力。
毕竟553去2A学校和553指标生去录取线570的周南明德,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在21届学生中我没少接触这方面的。
最后提一下就是每所学校都是有三所高中的指标生,但是每个学生只能在四月底五月初选填一个学校的志愿。
如果指标生没录取的话,则进入7月4-6日的正常志愿填报。就是相当于指标生的三选一,变成了几十所学校的志愿填报。
录取线只有个大致区间,却不会有实际录取线的,所以到时候志愿填报也是小有难度的一道环节,21年总分制改革第一年,很多家长在3天内跑遍长沙几十所高中,把整个长沙市跑了几遍,也不是容易的事情。